苏尼特双峰驼
原发表日期:2016-12-06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
作者:贺新民
苏尼特双峰驼
苏尼特双峰驼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及其东部
的赤峰市、哲里木盟以及呼伦贝尔盟等地。20世纪80年代初,约有8万峰以上。重点分布在锡盟的西苏旗、东苏旗、阿巴嘎旗、乌盟的四子王旗和达茂联合旗。仅这五旗的产驼数,就占该地区总数的60%以上。与锡盟接壤的呼伦贝尔盟(呼伦贝尔沙地)、赤峰市和哲里木盟(西辽河沿岸沙地)还有驼13000余峰(图l~31)。
1.苏尼特驼产区的自然条件
苏尼特南北跨占北纬410-450,东西横跨东经1100~1160。海拔1000-1500米。年降水量平均在140-220毫米之问,70%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积雪厚度在lO厘米左右,积雪日数为68-83天。年平均蒸气量为2200-2500毫米,湿润度为0.15—0.3,全年无霜期为110~140天。
本区由于地势较高,寒潮大,故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全年平均温度,苏尼特左旗为2.6℃,四子王旗为2.8℃,最低温度-38.8℃,最高温度37.2℃。东苏旗全年日照时数为3237.5小时,四子王旗为303l小时。冬春两季大风多,八级以上大风年平均为53天,最多达72天。
本区土壤以暗棕钙土和淡棕钙土为主,草原类型属于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荒漠草原带。浑善达克沙带东西横贯,以固定沙丘为主,流动沙不多。草群低矮稀疏,高度约10-15厘米,覆盖度10%-30%。每0.066公顷产干草平均为20-40千克。灌木和半灌木由东向西逐渐增加。牧草多属旱生植物,产草量虽低,但所含干物质较多,特别是粗蛋白质含量较高,8种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4.78%,氮碳比为1:4.4。主要草种有隐子草、多种针茅、冷蒿、小艾菊、芨芨草、锦鸡儿、沙竹、沙葱、珍珠、红砂、白刺等(图l-32)。
2.养驼简史与品种形成
苏尼特驼主产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西部与乌兰察布盟的北部之问。在张家口北275千米、横203千米、纵290千米,东至巴界,西至四子王部落,南至察哈尔正兰旗牧场,北至瀚海。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左右。本地区在战国前为匈奴生息牧猎之区,汉时为上谷及代郡北境,后来相继为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等民族居住,其牧地均在古尔板乌斯克河。本地区自古是骆驼的集中产区,养驼历史悠久。
自从世居兴安岭的拓拔氏迁至大泽(今呼伦池)占有匈奴故地后,再移居盛乐(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俗称脱脱城,战国时属赵云中郡)逐渐强盛起来。魏太武帝为了统一北方,在本区域内大力发展畜牧业,养马牧驼,以供军用。
据《元朝密史》载,蒙古高原的养驼业,到五代十国时期,受历代更替和战争的影响,时盛时衰,直到蒙元兴起,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元政府灭亡以后,明军纵横沙漠、穷搜极索,所到之处,尽收其人口和驼马与牛羊,给蒙古族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灾难和痛苦,使草原上的畜牧业(包括养驼业)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但自朱棣(明成祖)病死,结束北征之后,明军活动很少越过长城。元顺帝才得以统率拥有大量驼马和世袭牧地的封建主退回今锡盟、乌盟和赤峰等地,积极发展畜牧生产,养驼业才得以保留下来。
清代崇德三年,苏尼特地区编为苏尼特左、右翼二旗。骆驼经苏尼特周围各旗牧民辛勤饲养管理,长期进行自群繁育,一代一代选择,选优汰劣,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清代在北方的对外交通贸易路线主要有三条,其中两条都是途径锡盟和乌盟。当时所用的长途运输工具,虽不能说全是骆驼,但骆驼是主要的畜力。另外,清代在内外蒙古的几条主要驿道上,共设驿站200余处,站上常备的驼、马,数以万计。如此长期繁重的驮载和骑乘中,当然对苏驼役用能力的选育提高,起有重要作用。
《清史稿》称:“驼、马唯口外(张家口外)最善,水草肥美,不糜饷而孳生甚多”。因此在燕山、阴山以北的广大草原区,兴办多处皇室和王公牧场,设专职官吏主持繁育工作。同时由于长距离的频繁运输活动,与其他品种骆驼进行血统交流也是意料中事。这对苏尼特驼的优良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自然条件看,苏尼特地区要比阿拉善驼产区的纬度高4。~5。,又是西伯利亚中路寒潮南下的必经之地,故冬春季节的寒潮侵袭频率较大,气温明显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所以冬春寒潮多,强度大,温度低。从草生的密度和高度上看,则又要比阿拉善驼产区要好得多,所生草类很适于繁育饲养骆驼。所有这些,对苏尼特驼的个体发育、绒毛生长和抗寒性能的锻炼,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由于有上述种种优越条件,苏尼特地区的骆驼体大粗壮,躯干较长,驼峰较大,肉脂性能突出,绒毛密度大,抗逆性强,耐寒宜牧等优良特征特性,在国内现有双峰驼的品种中是最好的。即使与俄国阿斯特拉罕驼相比,亦无逊色。
3.苏尼特驼的体形外貌与体尺、体重
苏尼特驼外形特点,体高较大(最高206厘米),体躯较长(最长183厘米),胸深而宽(最大胸围280厘米),骨量较重(最大管围26厘米),前峰高而后峰宽广。据测定,膘满骟驼前峰高30-40厘米,宽40-50厘米;后峰高25-30厘米,宽50-60厘米,峰围120-150厘米,给人以粗壮敦实之感。头呈楔形,头位水平,头顶高昂过体,与两峰尖平齐。颈长而粗,颈上缘的鬃毛长20-30厘米,前肢直立如柱,关节大而明显;后肢较长,肌肉发育丰满,飞节以下呈刀状肢势。前蹄盘大而圆,着地后蹄盘围为60-80厘米;后蹄盘较小,为非正圆形。苏尼特成年驼的平均体尺、体重及与其他骟驼体尺指数比较详见表1-5、表1—6。
表l一5 苏尼特成年驼的平均体尺体重
|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管围 |
体重 |
备注 |
|
峰数 |
X±S |
X±S |
X±S |
X±S |
X±S |
X±S |
母 |
251 |
172.8±7.37 |
153.5±7.37 |
232.8±12.04 |
20.3±1.99 |
646±6.46 |
材料来源内蒙古骆驼调查第二队 |
骟 |
223 |
180.4±7.2 |
159.5±8.95 |
247.3±12.7 |
22.6±1.47 |
702±7.02 |
|
公 |
11 |
175.8±6.46 |
157.7±4.6 |
250.6±13.6 |
24±1 |
738±6.17 |
[注]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基本常数有:平均数(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平均数是属于集中性测定,而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属于离中性测定。
表1-6 苏尼特骟驼与其他品种骟驼的体尺与体尺指数比较
品种 |
测数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管围 |
体长 指数 |
胸围 指数 |
管围 指数 |
体躯 指数 |
苏尼特驼 |
223 |
180.4 162-206 |
159.4 134-183 |
247.3 205-280 |
22.6 18-26 |
88.3 |
137 |
12.5 |
155 |
阿拉善驼 |
224 |
176.6 157-159 |
148.6 124-167 |
208.5 182-240 |
19.2 18-23 |
82.4 |
118 |
10.8 |
140.3 |
新疆驼 |
26 |
172.2 |
152.2 |
219.5 |
20.7 |
88.3 |
127.5 |
12.0 |
144.3 |
苏尼特驼的基本毛色,主要是紫红和杏黄,其次是棕褐色,白色很少。从地带分,戈壁滩所产的驼毛色较深,沙漠驼毛色较浅,群众称“沙漠黄驼,戈壁红驼”。
4.苏尼特驼的生产性能
绒毛生产性能:苏尼特产区对驼毛的收集,仍沿用过去传统习惯,在脱毛季节中随脱随收。这种收毛方法往往收集不全,损失浪费较大,同时只能大体了解群体产毛量,而无法准确掌握个体产毛量,只是大群大小驼的平均数。从表1-7可以看出群体间的差异较大。
表1-7 四子王旗原乌兰希勒大队产毛情况 单位:千克
年度 |
驼数 |
总产毛量 |
平均产毛量 |
群间差异 |
1978 |
495 |
1582 |
3.19 |
2.2-4.5 |
1979 |
642 |
2892 |
4.50 |
3.85-5.15 |
1980 |
644 |
2786 |
4.24 |
3.23-4.84 |
比较能代表群体真实产毛量的材料是:原西苏旗桑宝力嘎公社的白音敖拉大队,将518峰驼改为5月下旬一次剪毛,共产毛3031千克,平均单产是5.85千克。
长眉驼:苏尼特驼群中有少量“长眉驼”,其特点是:毛色多为红色或褐色,眉毛长达12-17厘米。被毛厚密,粗毛少,绒毛多,绒层厚度最高可达9.0厘米,而一般驼最高仅有7.0厘米,长眉驼比一般驼高出2厘米。
体表面积(个体大小)、毛密度与毛长,是影响产毛量的三大因素。长眉驼与一般驼的被毛密度都在2500根左右,长眉驼产毛之所以高出一般驼,主要是绒层厚度大,绒毛较长。长眉驼的全身绒毛总量比一般驼高出765克。所以长眉驼产毛量比一般驼高。如西苏旗一般成年母驼的年产毛量约为4~5千克,而长眉驼则可高达7.5千克。
长眉驼单位面积被毛中的粗毛较一般驼的粗毛长5.5厘米,而且较细。另外长眉驼由于粗毛较长而又脱换较晚,故绒毛能较长时问挂在粗毛上,保持脱而不掉的状态,便于牧工收集,还能剪下整张套毛,使损失大为减少。
产肉性能:苏尼特驼在抓好秋膘后,有较高的肉脂生产性能。据访问,牧民冬春肉食的淘汰骟驼或母驼,一般都能得净肉250-350千克,最多可得480千克、按肉牛来说,屠宰率在5O%以上为中等指标,60%以上为高指标。1980年东苏旗屠宰的四峰骟驼,在单纯放牧,不加任何补饲的情况下,平均屠宰率能取得61.44%的好成绩,足见其产肉性能之可贵。其中一峰驼两峰的脂肪沉积量为42.5千克,占全身脂肪82.5千克的51%(表l一8)。
驼别 |
峰数 |
平 均 活 重 |
胴 体 |
? 肉 脂 |
脂 肪 |
骨肉比 |
脂肉比 |
|||
重 |
% |
重 |
% |
重 |
% |
|||||
苏尼特驼 |
4 |
695.5 596-762 |
428 382-479 |
61.44 |
340.5 306-681 |
48.99 |
68.6 51-82.5 |
9.9 |
1:4 |
1:3.9 |
阿拉善驼 |
11 |
439.4 |
249.1 |
56.7 |
177.5 |
40.4 |
16.9 |
3.68 |
1:2.6 |
1:9.5 |
俄国阿斯特拉罕骟驼的最高脂肪沉积量为100-110千克。此次所宰四峰骟驼,有一峰就高打82.5千克,有理由相信,膘好的苏尼特驼,是有可能达到100千克脂肪的。
产乳性能:产区对母驼挤奶者不多。除满足驼羔哺育外,日可挤奶 1-2千克。 8-11月产奶较多,最多可挤奶3-4千克,挤奶期可达14个月。乳中干物质多(占14.68%),乳脂率高(5.5%),矿物质含量高,乳脂肪球小,易于消化吸收。
对苏尼特右旗32峰母驼的奶样分析,其结果如表 1-9。
表1-9 苏尼特驼乳成分
相对密度 |
水分 |
干物质 |
脂肪 |
蛋白质 |
乳糖 |
磷 |
钙 |
灰分 |
1.037 |
85.32 |
14.68 |
5.5 |
3.87 |
4.39 |
0.09 |
0.11 |
0.97 |
役用性能:苏尼特驼的役力较强,以“能驮善走”著称。长途运输,每驼可驮重150-250千克。挽驼套胶轮车可拉1500-2000千克。骑乘可日行70-80千米。
该地有春季赛驼习惯,如西苏旗驼赛,全程12.5千米,第一名成绩是32分15秒。10峰驼平均成绩是34分17秒,每千米需时2分45秒,每分钟速度为364.5米。
适应性能:苏尼特驼有惊人的适应能力,能经得起产区的特大旱灾和雪灾,未因灾害而出现大幅度下降。如1966年特大旱灾,西苏旗家畜下降47.3%,驼才下降4.5%。1977年底特大雪灾,全旗其他家畜又猛降46%,而驼才下降9.3%。这次下降原因,主要是牛羊死得太多,缺乏肉食,宰食驼肉现象严重,且长期交通中断,对骆驼使役太重所致。1980年夏产区草场受旱,牧草生长不良,在这种情况下,所宰的骟驼还能平均取得脂肪68.6千克,说明骆驼的抓膘保膘能力明显较其他家畜强。这种特性,对草场贫瘠而又冬春无补饲条件的放牧畜牧业来说,是非常可贵的。即使草场严重缺草,骆驼仍能照常啃食那些风吹不走,沙雪埋不住的灌木类植物。
生长发育:苏尼特驼产区草场条件较好,母驼泌乳性能高,驼羔发育也较好。青年驼及成年驼体形均较阿拉善驼大。现将内蒙古骆驼调查二队调查资料列于表1—10。
表1-10 不同年龄的苏尼特母驼和阿拉善母驼体尺比较 (单位:厘米)
年龄 |
驼别 |
测定峰数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管围 |
1 |
苏尼特 |
7 |
143 |
112 |
163.9 |
16.3 |
阿拉善 |
34 |
139 |
104.8 |
146.8 |
14.7 |
|
2 |
苏尼特 |
27 |
157 |
130 |
201.3 |
18.6 |
阿拉善 |
51 |
145.5 |
115.4 |
161.7 |
15.3 |
|
3 |
苏尼特 |
15 |
164.5 |
138.7 |
212.4 |
19 |
阿拉善 |
60 |
155.5 |
123.9 |
180.6 |
16.9 |
|
4 |
苏尼特 |
20 |
171.6 |
145.1 |
223.8 |
19.7 |
阿拉善 |
29 |
163.6 |
134.9 |
195.8 |
18.1 |
|
5 |
苏尼特 |
18 |
171.7 |
146.8 |
227.4 |
19.5 |
阿拉善 |
33 |
166.4 |
138.7 |
195.4 |
18.2 |
|
成年 |
苏尼特 |
251 |
172.8 |
153.3 |
232.8 |
20.3 |
阿拉善 |
531 |
168.9 |
143.3 |
201.0 |
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