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阿拉善双峰驼

原发表日期:2016-12-06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作者:贺新民

原发表日期:2016-12-06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

作者:贺新民

阿拉善双峰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伊克昭盟的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以及周边的宁夏地区。

    据统计,1982年阿拉善驼总数约为25万余峰,占全国总数的39%左右,其中以阿拉善盟最多,巴彦淖尔盟次之,伊克昭盟最少。

    近年来,由于产区连年干旱,驼产品开发利用不够,养驼和养绒山羊比较,养驼效益低,在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中,大量骆驼被处理,数量急剧下降。

    1阿拉善驼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阿拉善地区位于中国、蒙古国境线以南,南北跨占北纬370-430,东西跨越东经970—1070,总面积269855平方千米,海拔1300-1500米,四面环山,除北部广阔的戈壁滩外,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约占阿拉善盟总面积的1/3。

    本区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是:雨量极其稀少,空气极其干燥,平均年降水量仅40-80毫米,南部和北部为100毫米左右,西部为50-70毫米,而且多集中在7-9月份。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为35%-40%,湿润度在0.13以下。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130-160天,冬季最低气温为-25~-30℃,夏季最高气温达35-45℃,沙面温度可达65-75℃,年温差66-174℃,但日照长(年3400小时以上)、积温高,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养分的制造和积累。

    由于干旱少雨,地表径流水甚少,除额济纳旗外,阿左旗、阿右旗均无河流,仅在贺兰山等山系有山泉溪流,多数流人乱石沟中干涸。沙漠中有大小湖泊200个左右,盐湖(吉兰泰、雅布赖等)盛产食盐和芒硝。风大沙多,大风日数,月平均3-5天,风沙日则有10-15天之多,冬春期间有时还出现沙尘暴,大风裹着黄沙遮天蔽日,伸手不见五指。

    由于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风大沙多、日照强烈,本区域草场类型分为滩地、沙漠湖盆、低山丘陵及戈壁四种。共同特点是植被稀疏,覆盖度仅为10%—30%,西戈壁在10%以下。植物区系贫乏,以菊科、藜科为主,禾本科及豆科次之,蒺藜科和柽柳科也占一定比例。生活型以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居次要地位。多数属旱生、沙生和超旱生植物。株矮根深,叶狭多刺。优势草种有:珍珠、红砂、碱柴、冷蒿、白刺、霸王、猫头刺、梭梭、柠条、沙拐枣、沙米、沙竹、芦苇、包大柠、狭叶锦鸡儿、短叶假木贼、列土合头草、优若藜、戈壁针茅、沙蒿、茵陈蒿、花棒、旱地早熟禾、红柳、刺蓬、无芒隐子草、沙葱、盐爪爪等。这些植物其他家畜只能利用少数,而骆驼几乎全部食用,并能很好地利用(图l-20、图1-21、图l-22)。

2阿拉善驼的牧养历史

阿拉善地区自古就是盛产骆驼的地方。据《史记》载:远在原始公社时期,居住在内蒙草原游牧民族山戎、猃狁、荤粥就已经将野生骆驼驯养起来了。迄至战国时期(公元前5-3世纪),我国北方存在两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匈奴和东胡。匈奴属地即今之阿拉善、河套和阴山一带,政治中心在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县)。由此可见,阿拉善驼很早即为该地区民族人民所大量豢养,并成为当地牧业中的主要畜种。   

探讨阿拉善地区养驼历史,必须研究阿拉善地区与河西地区在各个时期的疆域史。古籍只记载河西驼,很少提到阿拉善驼,以致人们只知有河西驼,而不知有阿拉善驼这个物种,淹没了阿拉善驼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功绩。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阿拉善地区与河西走廊毗连,在古代两地合在一起的时候多。如在秦汉时,阿拉善地区与河西地区同为匈奴牧地。汉时匈奴南侵,单于庭占据阿拉善,穿越沙漠,进驻河西,阿拉善先后为北地郡西境及武威、张掖二郡北境地。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代为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北凉沮渠蒙逊地。隋、唐时,属河西节度使。宋朝时没于西夏。元时属甘肃行中省。清时康熙二十五年,贺兰山以西龙首山以北地方为扎萨克牧地,始建阿拉善旗,归宁夏将军节制。

    额济纳旗秦时为匈奴牧地,汉为居延县地,属张掖郡。魏晋南北朝时代,北魏时曾为前凉、后凉、北凉、西凉李嵩割据。隋唐分属甘州、肃州。宋属西夏。元明属甘肃行中省。清雍正9年建额济纳旗,归陕甘总督节制。

    古代所称河西,实际上包括阿拉善地区及其邻近地区在内,所称河西驼也就包括阿拉善驼在内。汉代李广利第二次出征大宛时,在河西四郡征发万多峰骆驼随军服役,其中阿拉善驼当占绝大多数。因为河西走廊自古以来牧场面积狭小,载畜量有限,不可能养那么多骆驼。同样,北魏在河西饲养百万峰骆驼,也是泛指,实际上阿拉善地区是北魏牧驼的主要基地。

     唐末宋初,北方民族的党固族(羌族的一支)据阿拉善地区。公元1022年以宁夏为中心,建立西夏国。辖盛产骆驼的阿拉善左旗和右旗、额济纳旗、乌拉特后旗、伊克昭盟和瓜、沙、肃三州及陕北广大地区。阿拉善头道湖设立右厢朝顺军司,在吉兰泰设立白马镇军司,在额济纳设立威福军司,在金塔设立黑水镇燕军司。境内主要从事畜牧业。以驼、马、羊和盐与宋、金进行物资交换。当年西夏与宋、金成鼎足之势达200年之久,和战不定,阿拉善地区的养驼业尚能正常生产。所以蒙军于1277年攻灭西夏后,成吉思汗能够大量征收阿拉善驼供军用并大批地把阿拉善驼送往内蒙古中部、东部广泛繁殖(见《元朝密史》和《马可波罗游记》),足见阿拉善地区当年养驼之多,养驼业之盛。

3阿拉善驼品种形成历史

    “丝绸之路”起于汉,盛于唐,从西安经河西走廊的敦煌,经新疆达西南亚。这条荒漠古道上,阿拉善驼成了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明末清初,工商业逐渐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骆驼运出本区盛产的皮毛、盐碱、芒硝、药材等土产,运回西北广大地区人民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阿拉善地区养驼业的发展,而且骆驼长期从事驮运,由于役力要求,品种不断得到改良,对阿拉善驼优良特性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国蒙古驼系统中的类型有阿拉善驼、苏尼特驼、柴达木驼、河西驼和新疆的蒙古驼。它们都是由于长期处于严酷的生态环境,所受自然选择的作用远远大于人工选择,而人工选择中又主要偏重于役力的选择。故无论在体质外形和毛色上,还是在生产力性质和产品类型上,分化陧度都远较其他家畜为小,故品种形成较少,品种结构也较为单纯。

阿拉善驼是在清康熙二十五年建立“阿拉善旗”之后,当地牧民群众始以经营蒙古驼和产驼最多的阿拉善地区而命名的,骆驼还是个原始品种。直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畜牧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骆驼的饲养管理得到改善,要求骆驼适时地转移牧场,对驼群的组织不断提倡按骆驼的性别、年龄、强弱进行分群。号召搭盖棚圈,打草备荒,保障骆驼安全过冬度蕾。采取公驼选留和串换,避免近亲交配,配种繁殖也受到重视,从而促进了骆驼改良的进程。

   1956年,阿拉善地区率先建立起骆驼选育群,进行本品种选育提高。但在选育初期,由于选育方向不明确,种驼鉴定和选留不正确,公母驼选配不适当等原因,效果不理想。例如,原阿右旗塔木素公社团结大队在公社化初期,该大队有40%以上驼的绒毛为棕褐色、黑褐色和青色,戎毛产量不高,峰均仅2.5千克左右,所产的绒毛多为二级、三级毛。此外,还有10%左右的骆沱,每年脱两次毛,因而绒毛薄,毛纤维短,产毛仅2千克,而且抗寒能力差,遇有风雪天气,极易乏弱甚至冻死。其后为了追求提高产毛量,忽视了绒毛质量,选择了个体较小,有双嗉毛的公驼配种,结果在其后代中,40%长有双嗉毛,虽然产毛量增加了,但多数为粗长毛,绒毛反而降低了,导致驼毛经济价值大大降低。原团结大队认识到选育方向不对头,其后根据家畜遗传、变异、选择的基本原理,经过17年的改良选育,终于培育出了优秀的公母驼(图1-23)。

1979年12月,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骆驼育种会议,代表们对今舌骆驼选育方向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双峰驼今后的选育方向应以绒为主,兼顾肉乳的方向发展。因为随着交通运输机械和农业机械的发展,骆驼的役用价值会大大降低,而且骆驼选育是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通过选育使骆驼的役用价值消失。  

阿拉善地区在全国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广大科技人员和牧民的不断努力,经过10多年的选育,终于培育出生产性能较高、毛色较浅、体形外貌较一致的优良驼群。1990年,在第六次全国咯驼育种会议上,经专家们的评审和鉴定,后经内蒙政府批准,正式命名为“阿拉善地方良种沱”,并制定了“阿拉善驼企业标准”。会上对培育阿拉善驼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特授予荣誉奖。作者也荣获奖状。

4.阿拉善驼的特征和特性

  “阿拉善驼企业标准”中规定: 

品种特征:阿拉善驼抗逆性好,耐病力强。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终年放牧的条件下,有较强

内恋膘和储脂能力。同时产绒性能高,绒毛品质好,素称“王府驼毛”,驰名中外、

    体质外貌:阿拉善驼体质结实,结构协调,骨骼坚实,肌肉发达有力一毛色以杏黄、棕红为主,绒层厚、绒比率高,强度和光泽好、头高昂过体,颈长呈“乙”字形弯曲,体形呈高方形(休长指数为86%),胸宽而深,背短腰长,满膘时双峰大而丰满。四肢关节强大,筋腱明显,后肢多呈刀状肢势,蹄大而圆,蹄掌厚而弹性良好。公驼雄性特征明显,鬃、嗉毛发达;母驼头清秀、骨骼:

偏轻。因分布地区生态条件不同存在两种类型。

    沙漠型:体形偏轻,毛色以杏黄为主,绒细而长,绒比率高,肌肉与骨骼发育适中。    :

    戈壁型:体形较重,毛色以棕红为主,被毛粗而密,肌肉与骨骼发育良好。   

    5.阿拉善驼的体尺、体重   

    阿拉善驼的企业标准中规定,理想型(一等)驼的体尺、体重如表1—2及图1—24、图1—25、图:1—26、图l一27、图1—28。   

   表1-2    阿拉善驼体尺、体重指标    (单位:厘米、千克) 

青年驼

成年驼

3岁

4岁

5岁

6岁

7岁以上

体高

163

162

166

163

168

164

170

166

172

168

体长

131

130

138

134

141

140

144

142

148

144

胸围

182

180

194

188

204

198

214

208

224

214

管围

17.0

16.5

18.0

17.0

19.0

18.0

19.5

18.5

20.0

19.0

体重

360

320

400

350

440

390

460

420

500

450

 

6.阿拉善驼的生产性能

阿拉善驼企业标准中规定:在终年放牧的条件下,理想型(一等)驼的生产性能如下:绒毛产量(指手抖净后的收毛量)如表l一3。

表1-3    阿拉善驼绒毛产量指标    (单位:千克)

驼别

青年驼

成年驼

3岁

4岁

5岁

6岁

绒产量

3.8

4.5

4.3

5.0

4.6

6.0

5.0

7.0

5.5

标准中规定的绒毛品质指标如表l一4。

表1-4    阿拉善驼绒毛品质指标

驼别

绒层厚度(厘米)

绒毛比率(%)

细读(微米)

伸直长度(厘米)

净绒率(%)

5.0

75

22

7.6

75

5.5

80

18

8.3

71

 

役用性能:可乘、挽、驮。每日8小时,驾车载重1吨,驮运175千克,行程35千米,日耕地0.33公顷。单人骑乘快慢步交替,可达50千米。   

产乳性能:母驼除哺育驼羔外,每日可挤奶1.5千克,泌乳期为500天。

    7.阿拉善驼的适应性

长期生存繁衍在阿拉善地区的阿拉善驼,对当地气候、草场、水质有极强的适应性能。阿拉善驼在牧草贫瘠的荒漠草场上,能采食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极高的灌木和半灌木。由于它口腔中有坚硬的齿垫,发达的齿,两颊生有稠密而发达的角质乳头,因而能大口采食像白刺那样的灌木。

阿拉善驼耐风沙,也耐空气稀薄的高山环境。在解放军进驻西藏时,骆驼驮运去大量物资。阿拉善驼引进柴达木盆地时,能正常生存繁育。   

阿拉善驼耐高温和严寒。据测定,随着气温的变化,驼的体温和呼吸频率也随之发生变化。早晨、中午温差为13.3℃时,驼的肛温差为2.0—2.13℃,气温每增加6.5—8.0℃,肛温增加1℃;驼的呼吸频率早晨每分钟为5.8—5.87次,午间天热时每分钟为8.0—12.7次,气温每增加2.3℃,呼吸频率增加一次。这些都是阿拉善驼对气候变化的生理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