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双峰驼品种资源
原发表日期:2016-12-08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
作者:贺新民
河西双峰驼
河西双峰驼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武威三个地区和嘉峪关、金昌两市。此外,白银市、兰州市所辖个别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图1-33、图1-34)。
河西驼属蒙古驼系,与阿拉善驼分布地域相连,血缘关系较近。1981年甘肃省养驼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养驼数为6.72万峰,比建国时的4.02万峰增加67.16%,仅酒泉地区就增长4倍。但1982年出现下降,到1985年只有4.1万峰了。4年内减少2.62万峰,下降39%。1985年改革了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畜产品价格,积极扶持养驼专业户,驼毛价格上涨,养驼效益大幅度提高,骆驼数量下降减缓,部分县开始回升,养驼专业户增多,养驼又由分散饲养回归到集群放牧管理上来了。骆驼数量有所增加。如1988年10月驼数又增至4.4万峰。1989年后又下降,降到1997年只有2.6万峰;17年中下降58.5%。
全省骆驼分布以酒泉地区最多,约占全省驼数的54%,其次为武威地区占30%,张掖地区占14%。
在河西荒漠地带,河西驼在大家畜中占有比重较大,如肃北驼占大家畜的66.33%;马鬃山乡高达84.22%;民勤县西渠乡扶拱村骆驼占72.81%。
1河西走廊的自然条件
河西走廊属于温带荒漠。区内草场总面积为0.093亿公顷,其中干旱荒漠草场为0.082亿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88%。区内除分布有灌溉耕种土、草甸土和松散沙土等土壤外,还有大面积的沙漠、戈壁、沙碱地和风蚀地。
沙漠呈零星片状分布在乌鞘岭以西,玉门关以东及祁连山和合黎山之间的一些河流中,下游沿岸的绿洲附近。各沙地都是流沙占优势,如酒泉、金塔的流沙占该地区沙丘面积的70%,张掖、高台的流沙占该地区沙丘面积的88%。沙丘一般高度为3~10米。固定沙丘发育有原始灰棕荒漠土,生长有芦苇、罗布麻、苦豆子和白刺及红柳等植物。
戈壁广泛分布在祁连山、合黎山和龙首山的山前平原上。疏勒河中下游的戈壁,占该地区面积的70%。戈壁平原上,主要是砾质石膏灰棕荒漠土,植物很少。
风蚀地在安西以西分布较多,疏勒河中下游沿岸和敦煌绿洲西部也有分布。
沙碱地是不适宜垦殖的盐渍土及灌溉不上的瘠薄沙质撩荒地。
草场植被稀疏,植株矮小,多为沙生植物,以旱生和超旱生的灌木及半灌木为主,其枝叶大多粗硬,且多具刺毛乳汁,其味有苦、辛、咸或特殊香味。其他牲畜不能食用或不喜食,惟独骆驼能够充分采食。大片的荒漠地区是河西走廊西部牧养骆驼的主要天然放牧用地。
河西走廊东部的自然条件较西部好。东部从武威至酒泉一段,年降水量在100-150毫米之间。河西东北的水源较丰富。石羊河下游通过民勤绿洲附近,黑河中游通过张掖、高台绿洲附近,北大河下游通过酒泉、金塔绿洲附近。祁连山的雪水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水源,可用以灌溉农田和牧场。在洪积平原上生长而耐旱的小灌木植被,如红砂、珍珠、木紫菀、木旋花等,低地河谷平原多盐生植物。
河西走廊的金塔、嘉峪关以西地区,自然条件较东部差,是典型的荒漠区。本区内虽有北大河和黑河中下游、疏勒河、党河等河流及其支流流过,但由于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32—50毫米,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6-60倍,干燥度在14-26以上。地下水埋藏深,多在50米以下,甚至有深达五六百米的。玉门县以西沙地自然条件更恶劣,风沙频繁,全年扬沙风100天左右,安西县俗有“风库”之称。干沙层厚达2米,植物几乎失去生活条件。在低地地下水位虽高,但多盐渍化。流动新月形沙丘链地下水位高的,见有芦苇、拐枣、沙米,丘问见骆驼刺、沙拐枣,在固定沙丘地上主要有红柳、泡泡刺等。嘉峪关以西疏勒河一党河平原和花海子平原的水草较好,为当地的良好牧场(图l-35)。
河西地区养驼简史及河西驼的品种形成河西地区与内蒙古毗连,同是中国双峰驼的起源地和驯养、驯化最早的地区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解》载:“马志日:野驼、家驼生塞北河西。”《镇番县志》(即今之民勤县)也载:“六畜之外,在野者,日兔、日黄羊、野骆驼。”现在河西境内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阿尔金山和安南坝等地还有野骆驼存在,称哈尔布盖野生双峰驼。
3从历史文献考证,河西既然自古就有野骆驼这个物种存在,居住在河西的古人类在此逐步将其驯化为家驼是完全可能的。《史记》记载“唐虞以上”的各戎族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把骆驼作为“奇畜”驯养起来,“随畜牧而转移”于河西、内蒙古等地,有关这则史事,我们还可以在今河西嘉峪关市西北发现的8位牧人狩猎三峰野骆驼的“黑山石刻画像”中得到印证(图1—2)。黑山石刻画像,可能是曾经居住在河西的山戎、古羌族、大月氏或匈奴等民族早期的文化遗物。不管是哪个氏族雕刻的,但从这一摩崖浅雕画像中,我们完全可以证明河西一带早就有了骆驼,而且人口相当繁衍,养驼业逐渐兴旺发达,骆驼已成为当地牧业中的主要畜种。
夏商时代,河西已成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地,居住在河西的各族已用河西驼等畜产品与内地人民进行物产交换。
春秋战国时期,小戎居今敦煌县,羌族居酒泉一带(本部在青海),秦汉之间,大月氏、乌孙和匈奴等游牧民族都先后居住河西,牧养骆驼甚多,游牧于阿拉善、祁连山和敦煌之间。 公元121年,汉武帝在河西先后设立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四郡之建立,不仅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交通,解除了匈奴侵略中国的威胁,而且发展了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畜牧业,开辟了通往
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从此骆驼就成了中西路上惟一的交通运输工具。内地人民在外国骆驼的影响下,开始注意骆驼行速的观察。汉东方朔在《七谏》里对河西等地骆驼有“骠袅奔亡兮,腾架橐驼”的描述。这是拿日行千里、奔腾绝迹的神马来比拟骆驼的行速,提高了对骆驼役用性能的认识。
骆驼军用,首创于河西。汉武帝初年对外用兵均用马匹。太初3年(公元106年)贰师将军第一次率属国六千骑,郡国数万人出塞征伐大宛,由于没有携带足够的粮草,以致西过盐水,当道小国不肯给食,而荒漠区缺水少草,关内粮草又运济不上,只得“引兵而还”。在留屯敦煌准备再出师的期间,研究了骆驼的生产性能,进一步认识到骆驼既能供运输,又可作骑乘用,还能在荒漠区十数日不饮不食照常服役的性能。所以在第二次出师伐大宛时,便征用酒泉四郡和阿拉善等地的“橐驼以万数”,随军服役了。说明在此以前河西一带的骆驼相当繁衍,养驼业在汉初已经发展起来,否则李广利不可能在“岁余”的短时间内就能征集到那么多骆驼以供军用。
北魏完成统一北方和西北大业后,太武帝于公元439年进军河西时,“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二百万匹,橐驼将半之”。北魏的牧政体制较前朝完备,职司比较分明,设官分管饲养、管理、繁殖和训练等工作。魏高祖时,“复以河阳为牧场,每岁自河西牧场送驼马到并州,以渐南转,欲其习水土而无死伤也。河西之牧弥滋矣。”所有这些,都说明北魏很重视发展河西的养马业和养驼业,对驼马的培育、改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后各朝各代,都需要骆驼供军需和民运,都曾在河西等地设立驼场,繁育技术不断提高,饲养管理不断改善,家畜品种不断改良,畜牧兽医理论不断充实。唐、宋、元、明、清各朝,在“相驼”、“医驼”、“培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一代比一代进步,流传下来的著作很多,这对河西骆驼的生产能力提高、品种改良和形成,都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河西驼的品种形成,不仅要联系骆驼在丝路上与西来骆驼混群混牧和混血情况,而且还要研究河西土著驼与蒙古驼的血缘关系。本文在“阿拉善驼简史”部分中详细叙述了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区在各个时代的疆域历史,古代所称的河西,实际上包括阿拉善地区在内,所指的河西驼实际上也包括阿拉善驼在内。
疆域沿革、政区名称和隶属关系虽然常随朝代兴替而有所转换,可是居住在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区两地的汉、蒙人民尽管文化习俗不同,但在畜牧经济方面,都相互影响,以至于融合。两地区牧民共同牧养一个祖先的骆驼,地无疆界之限,政无任何牵制。且自古以来,金塔、鼎新、高台和酒泉等县的骆驼于每年夏秋寄牧邻近的额济纳旗的北山、西庙及沿河区草场、大戈壁区及湖海区附近可牧草场放牧;民勤、张掖、永昌等县的骆驼也于每年夏秋或冬春寄牧阿拉善左旗的腾格里沙漠草场和雅布赖周围草场放牧。汉民除向旗府缴纳“草头税”外,别无他索,汉、蒙牧民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民族纠纷。两地骆驼在同一自然环境中放牧,河西驼与阿拉善驼混群、混牧、混配和混血是常有的事。特别是河西牧户为了提高河西驼的生产性能,经常引进阿拉善优秀公驼和河西母驼交配,以更新血液。直至近年,河西的民勤、肃北等县的选育基点,为防止近血,改良品种,仍在引进阿拉善的优秀公驼配种。由于千百年来,河西驼与阿拉善驼亲缘关系至为密切,所以河西驼与阿拉善驼的生活习性,外貌体尺,生产性能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只是经济目的和要求不相同,各自确定骆驼的繁育目标、企图,育成各种经济类型驼种。以往阿拉善驼以毛用为主,河西驼以役为主,且多舍饲,体质体形退化,河西驼的头部较阿拉善驼粗短,显得呆笨,体质也没有阿拉善驼粗壮结实,驼峰较小,胸较窄,特别是绒毛粗毛比阿拉善驼的粗短,产毛量较低。这是属于经济类型的差异。
3河西驼的体形外貌与体尺
生长在河西东西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河西驼,在品种内形成两个不同类型:
沙漠型:总数约3万多峰,主要分布在张掖、武威两个地区。沿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一带的骆驼,体格比戈壁驼略小,清秀干燥,体质细致紧凑,结构匀称,眼明亮有神,颈长短适中,毛色较浅,产毛量比戈壁驼略低,毛纤维较细。
戈壁型:总数约3.6万余峰,主要分布在酒泉地区各县。本区多为戈壁生态环境,体质结实,略粗,颈长肢高,体格高大,两峰较小,多属小、中型峰。绒层厚密,产毛较沙漠驼高,毛色较深。
此外,在同一地区,繁殖在平原地带的骆驼,体格大,四肢高而结构松弛。
河西驼本种选育协作组根据选育群150峰成年母驼实际鉴定:体质结实型的占65%,体质结实而带粗重型的占15%,紧凑细致型的占20%,外形结构一般比较匀称,但也有15%体形较轻短细致的。主要缺点是体长,后驱发育较差,多斜尻和短尻,被毛不够厚密。毛色:紫红色占36%,黄色(驼色)占24%,毛色浅黄接近白色的占5%,其余多为棕褐和黑褐色。在质量上由于长期处在原始的粗放管理条件下,骆驼近交严重,体格偏小,各方面的生产性能比较低,有逐年退化的趋势。据甘肃家畜改良站“骆驼调查报告”资料,河西驼的体尺如
表1 ?ll、表1 ?12。表1-11 河西成年骆驼体尺表 (单位:厘米)
地区 |
性别 |
峰数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管围 |
备注 |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平均 |
范围 |
||||
张掖县 |
公 |
1 |
165 |
|
157 |
|
208 |
|
22 |
|
材料来源:甘肃省家畜改良站“骆驼调查报告”下同 |
母 |
55 |
167.9 |
162-180 |
147.26 |
130-175 |
209.8 |
194-233 |
18.1 |
17-20 |
||
骟 |
4 |
174.74 |
165-176 |
144 |
140-157 |
198.8 |
193-210 |
21.6 |
20-23 |
||
肃北县 |
公 |
4 |
174.6 |
164-180 |
162 |
153-165 |
220 |
213-226 |
21.5 |
20-22 |
|
母 |
50 |
164.3 |
155-177 |
145.72 |
142-167 |
206.4 |
190-220 |
18.22 |
17-21 |
||
骟 |
9 |
171.63 |
165-184 |
154.1 |
142-163 |
218.33 |
210-230 |
20.44 |
20-21 |
||
民勤县 |
公 |
4 |
173 |
168.2-174 |
149.2 |
147-161 |
218.2 |
207-228 |
22.2 |
21-23 |
|
母 |
34 |
171.79 |
164-180 |
147.6 |
139-159 |
217.76 |
195-230 |
20 |
18-23 |
||
骟 |
31 |
173.66 |
154-192 |
152.23 |
136-167 |
222.2 |
205-239 |
21.29 |
20-30 |
表1-12 河西驼体尺指数 (单位:%)
地区 |
性别 |
体长指数 |
胸围指数 |
体躯指数 |
骨指数 |
张掖县 |
公 |
95.15 |
126.06 |
132.5 |
13.33 |
母 |
87.71 |
124.95 |
142.47 |
10.79 |
|
骟 |
82.49 |
113.88 |
138.05 |
12.59 |
|
肃北县 |
公 |
92.7 |
125.9 |
135.8 |
12.3 |
母 |
88.68 |
126.23 |
141.63 |
11.08 |
|
骟 |
89.76 |
127.18 |
141.68 |
11.32 |
|
民勤县 |
公 |
86.24 |
126.12 |
146.25 |
12.83 |
母 |
86.5 |
126.79 |
147.52 |
11.64 |
|
骟 |
93.47 |
127.9 |
145.9 |
12.26 |
4.河西驼的生产性能
绒毛生产性能:产毛量与不同生态类型,不同年度的草场欠丰,骆驼年龄、性别有差异。一般公驼产毛量高,骟驼次之,母驼较低,幼驼随年龄增长收毛量逐年增加。民勤的沙漠型峰均收毛量为4.20千克;马鬃山的戈壁型峰均收毛量为4.58千克。河西驼绒毛含量中等,绒比阿拉善驼粗,被毛伸直长度比阿拉善驼短。但肃北所产驼毛的绒毛含量在国内居上乘,绒毛伸直长度与阿拉善驼相等。净毛率按13%回潮率计算,成年公驼平均净毛率为40.18%(表1一13、表1一14、表l—15)。
表1-13 民勤县原花儿园大队骆驼平均产毛量 (单位:千克)
|
群数 |
峰数 |
总产毛量 |
平均产量 |
备注 |
||||||||
骟驼群 |
3 |
261 |
1057.95 |
4.05 |
资料来源:民勤县骆驼品种资源调查报告 |
||||||||
母驼群 |
6 |
373 |
1385.35 |
3.71 |
|||||||||
平均 |
9 |
634 |
2443.3 |
3.88 |
表1-14 驼绒(身毛)不同类型毛纤维重量比率 (单位:克、%)
部位 |
年龄 |
性别 |
测数 |
样品重量 |
粗毛 |
两型毛 |
绒毛 |
|||
重量 |
% |
重量 |
% |
重量 |
% |
|||||
肩 |
成年 |
公 |
2 |
2.0136 |
0.2164 |
10.75 |
1.2844 |
63.78 |
0.5128 |
25.47 |
母 |
4 |
4.0638 |
0.5178 |
12.74 |
1.9170 |
47.17 |
1.6290 |
40.09 |
||
年轻 |
公 |
7 |
7.2285 |
1.1062 |
15.30 |
2.9312 |
40.55 |
3.1911 |
44.15 |
|
母 |
6 |
4.8537 |
0.7950 |
16.38 |
1.9145 |
39.44 |
2.1442 |
44.18 |
表1-15 不同类型毛纤维的伸直长度 (单位:厘米)
部 位 |
年 龄 |
性 别 |
测 数 |
粗毛 |
两型毛 |
绒毛 |
||||||
X |
S |
CV |
X |
S |
CV |
X |
S |
CV |
||||
肩 |
成 年 |
公 |
2 |
9.10 |
1.36 |
14.95 |
7.02 |
1.01 |
14.39 |
5.25 |
0.62 |
11.81 |
母 |
4 |
10.38 |
4.05 |
39.02 |
8.18 |
1.29 |
15.77 |
6.37 |
0.85 |
13.34 |
||
青 年 |
公 |
7 |
10.06 |
0.91 |
9.05 |
8.36 |
1.40 |
16.75 |
6.58 |
0.80 |
12.16 |
|
母 |
6 |
10.02 |
1.63 |
16.27 |
8.15 |
0.89 |
10.92 |
6.41 |
1.21 |
18.88 |
役用性能:古代至近代,河西驼是北往内蒙古、河北平津;西去新疆(图1—36),东经兰州、西安、汉中直达四川的主要运输工具。近年由于交通运输机械发展,大型专业骆驼驮运队逐渐减少,但荒漠地区如酒泉县农耕役驼约占耕畜的3/10-7/10。短途运输和骑乘以及农田作业仍需骆驼。河西驼可驮重150—250千克,相当于体重的33.8%~43.1%;日行30-40千米。骟驼的最大挽力可达369千克,两驼拉双轮双铧犁,可耕地O.33-0.47公顷,最高可达0.933公顷。双套胶轮大车可拉1.5吨,柏油路面可拉2吨,日行30-40千米,用马则需3~4匹。最高载重量为5467.5千克,竞达体重的1l倍多。河西驼骑乘8~9小时,快慢步,可行65~75千米,急行军,一天可走百多千米。骆驼兵团曾在玉门县举办驼赛,10千米赛程,优胜者只需21分9秒。骆驼速力,短距离比马差,但骆驼食量大,筋腱发育良好,有较强的持久力。长距离行走则比马强。
产乳性能:河西母驼泌乳期一般为15~17个月,在泌乳期中,除哺育驼羔外,每峰每天可挤奶0.5~1.0千克。也有地区差别,据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测定:戈壁型母驼除哺育驼羔外,每天每峰母驼尚可挤奶O.5~2.O千克,最高可达5千克。
产肉性能:河西驼一般中等膘度的成年骟驼,可宰肉200—250千克,脂肪20~40千克,屠宰率为50%。
5.河西驼的生长发育
不同年龄和性别河西驼体尺、体重增长如表1一16。
表1-16 河西双峰驼生长发育统计表 (单位:厘米、千克)
年龄 |
性别 |
峰数 |
体高 |
体长 |
胸围 |
管围 |
体重 |
初生 3日龄 |
公 |
10 |
101.6±7 |
77.3±9.1 |
96.12±9 |
11.7±0.7 |
34.5±4.5 |
母 |
14 |
101.5±2.5 |
76.8±11 |
84.1±6 |
11.1±0.4 |
41±4 |
|
3月龄 |
公 |
10 |
123.4±2.9 |
87.8±4.5 |
116.5±4 |
14.2±4 |
|
母 |
14 |
122.8±5 |
8±7 |
113.8±7 |
13±0.8 |
|
|
6月龄 |
公 |
15 |
133±4.9 |
102.5±6 |
140.75±7 |
15.5±1 |
|
母 |
20 |
125.7±11 |
101±3.5 |
139.7±6 |
15.4±3 |
|
|
1岁 |
公 |
20 |
132.8±5.8 |
104.3±7.9 |
140±8 |
14.3±0.87 |
|
母 |
34 |
131±6.75 |
102.9±6.9 |
139±10 |
13±1.7 |
|
|
2岁 |
公 |
24 |
151.3±5.8 |
118.3±9.6 |
176.4±11.3 |
16.6±1.2 |
|
母 |
36 |
147.7±6.6 |
122.8±5 |
172.67±10 |
17±2 |
|
|
3岁 |
公 |
8 |
158.6±3.45 |
130±5.43 |
194.75±10.4 |
18.5 |
|
母 |
10 |
160±2.86 |
126.75±8.5 |
185±12 |
17.5 |
|
|
4岁 |
公 |
16 |
164.4±4.9 |
137.7±7 |
198.7±9 |
19.2 |
|
母 |
14 |
161±2.5 |
123±4.2 |
200.8±5 |
17.8 |
|
|
5岁 |
公 |
5 |
166±4.2 |
134.4±4.8 |
205.6±6.3 |
19.2±0.7 |
|
母 |
20 |
165.8±3.8 |
151.5±7 |
199.8±6.5 |
17.9±0.6 |
|
|
6岁 |
母 |
15 |
169±4 |
140.2±6.1 |
203.2±6.8 |
18±0.4 |
|
7岁 |
母 |
21 |
168±5.2 |
148.4±5 |
208±6 |
18.2±0.5 |
|
8岁 |
母 |
16 |
169.1 |
147.56±8.8 |
209.5±72 |
18.3±0.8 |
|
从上述数据看出,各年龄段的公母驼,公驼体尺发育多数大于母驼,骆驼的胸围从初生一直增长到8岁。因此可以说,骆驼成熟晚,一直到7.8岁才能达到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