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行业动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行业动态 >

骆驼品种登记工作总结

原发表日期:2017-07-13来源:骆驼分会作者:付龙霞

原发表日期:2017-07-13

来源:骆驼分会

作者:付龙霞

品种登记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的畜禽资源管理办法。对于我国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畜禽遗传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新品种、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物资源。在骆驼的资源保护工作方面,既和其他畜禽品种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其共同之处在于骆驼资源保护工作基础差,工作开展压力大。其特殊性在于,骆驼是我国西北和华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重要畜种资源之一,也是这一地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骆驼在这一地区,既是人们的生产资料,又是人们的生活资料;在边疆畜牧业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大畜组成中数量多、比率大的一种家畜。发展养驼业,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祖国自然资源,在戈壁和半荒漠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生产,对于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骆驼具有适应荒漠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的体形外貌和生理功能。骆驼能抗御荒漠地区多变的气候、贫乏的食物和水源,顽强地生存和繁衍其后代。更可贵的是,骆驼是天生的草场修理员,它不但不破坏草场植被,反而能修剪草场,促进沙漠植物的繁衍生长。

20世纪70-80年代,养驼峰数大幅度增加,在鼎盛期,全国养驼峰数曾达到64万多峰,仅内蒙古即有40多万峰。以后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约减少一万峰左右,至1989年底仅剩15万峰,2007年时不足8万峰。造成其数目锐减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干旱,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同时养驼的经济效益差也是其数目减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010年以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纺织技术等的发展,对骆驼的认识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养殖骆驼的经济价值大幅度增加,双峰驼数量逐年稳步增涨。

我国骆驼现有品种可分为阿拉善驼、苏尼特驼和新疆驼三大驼系,三个地方良种驼。具体为6个品种,分别为阿拉善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新疆双峰驼、青海双峰驼、河西双峰驼、柴达木双峰驼。这些品种的双峰驼按保存数量和利用程度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群体数量大,在畜牧生产中单独使用的品种,如:阿拉善双峰驼、新疆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利用价值较高,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二是群体数量较少,经济价值小,利用少,数量急剧下降,出现濒危的品种,如青海双峰驼、河西双峰驼和柴达木双峰驼。按照保存形式看,呈多元化格局。一是有专门的保种场:如阿拉善双峰驼、新疆双峰驼。二是农户小规模养殖,还主要依靠的是牧民自己的喜爱。还有一部分是在原产地以牧民分散饲养的形式保存,有的出现数量急剧减少的情况,需要进行挽救性保护。

结合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十二五”期间,制定和推出了强有力的保护政策,针对6个驼品种,加强保种场和保护区建设,以活体保护为主,以冷冻精液等遗传物质保存为辅,有效开展保种工作,重点保护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产品品质好等优良特征特性。目前国家各级单位在骆驼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更大的成绩,但因骆驼地处偏远,分散性性大,生活环境艰苦等特点,保种工作距离保持生物多样性、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对品种资源特性评估不全面、不系统,许多优良遗传资源未被认识、未被重视;二是有濒危倾向的骆驼品种有所增加,部分品种、群体数量逐年减少。像河西双峰驼、柴达木双峰驼、青海双峰驼以濒临灭绝。三是保护开发投入不足,品种保护的基础设施差,手段落后,保种方法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保护开发、监测评估体系和先进系统的方式方法;四是部分品种因登记不明显,出现群体近交退化,品种混杂严重;五是品种资源没有全国性的整体管理,登记手段原始,不能形成整体的保种体系,资源浪费严重。六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预警监测系统和便捷的资源查询系统。七是开发利用没有形成气候,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刚刚起步。

以资源保护为前提,面向全国,面向市场,建立符合我国品种资源实际的保护管理体系,以科技、信息手段全面提升保种工作的整体效率,势在必行。

本项目主要对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里的骆驼品种进行电子芯片登记,芯片内容为将符合双峰驼品种标准的优良个体,对其来源、血统、生产性能、比赛成绩、繁殖能力、发展状况、体型外貌等有关资料进行记录,并储存到特定的数据管理系统中。通过开发骆驼遗传资源数据库系统,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对全国骆驼品种种群规模、种质变化、濒危状况、保种效果、开发利用等进行监测,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科学预测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趋势。因资金与人力的限制,首次的登记工作在开发和完善骆驼资源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平台的前提下,将试点登记1000峰阿拉善双峰驼,对其进行信息录入与芯片植入,并完善信息管理和查询系统。完整全面的登记工作(包括每年新生驼羔)将在以后年度的项目中陆续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工作开展情况

项目利用RFID作为信息载体,依托网络通讯、系统集成及数据库应用等技术,建立一套信息化系统,实现骆驼的品种、饲养繁育、生产性能、管理、销售、比赛等内容的全息记录。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对骆驼种群规模、种质变化、育种选育、现存状况、保种效果、开发利用等进行监测,实现及时准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国家和地方制定资源保护措施、出台相关产业政策等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做出由量变到质变的预警分析。消费者也能够利用这个系统对购买的骆驼相关产品(驼绒,驼奶等)的信息进行追溯查询。

1、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开发

建立数据获取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查询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独立设计骆驼信息记录与处理的软件,将收集到的有关骆驼品种资源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形成网络化数据库,借助网络技术,为国家政府决策部门、业内人士和社会提供骆驼资源的信息查询服务。软件的稳定性于2015年10月进行测试,12月完成了所有数据的录入,系统测试、系统验收及数据查询工作。

2、RFID芯片植入

注射的芯片是植入式动物芯片,一种小型已写入序号的计算机芯片。装在一个小而光滑、不会引起动物排斥的玻璃体内,置于注射器针头。一经注射,则有唯一的序列号,并且可以一直被识别,不会丢失、改变。芯片为圆柱型,高11毫米,直径2.1毫米。内部结构有3个部分。一是计算机微芯片(高度集成化电路)。该微芯片包含了唯一ID号码,以及向扫读器发送号码时所需的所有电子电路。二是一个绕在金属核心上的铜线圈。功能是作为一个小的无线天线来接收扫读器发来的信号并且把微芯片的编码ID号码发送回扫读器。三是一个用来调谐的电容。

2015年完成芯片植入1000峰,其中内蒙古阿拉善盟800峰,新疆昌吉100峰,阿勒泰100峰。芯片注射部位是骆驼左侧颈下缘皮下。

骆驼芯片技术特点有:①被证实的安全性:在阿拉善盟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经注射后持续120天,芯片在植入、识读过程中骆驼没有明显的反映;②明确的身份识别:提供340亿个唯一的、不可改变的身份识别号码;③容易注射:使用一个特殊设计的注射器,就可以很容易地将芯片注射到骆驼皮下;④芯片不需要电池。

3、骆驼信息采集录入

在对符合品种标准的个体植入电子芯片的同时,采集和录入骆驼的个体信息,包括:来源、血统、体质外貌、生产性能、比赛成绩、繁殖能力、发展状况等,并储存到特定的数据管理系统中。2015年完成的1000峰双峰驼中包括驼羔、种公驼、母驼、育成公驼、育成母驼。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体尺、体质外貌指标体系

统计和录入骆驼体质外貌情况,对骆驼体尺体重等指标评分,按综合分数排序。为种公驼、种母驼的选育提出有效依据。

(2)生产性能指标体系

骆驼个体绒层厚度、鬃毛长、嗉毛长、肘毛长、细度,驼羔成活率、产奶量等生产信息的收集,实时监控驼绒和驼毛产量、驼羔数量及驼奶产量。

(3)种群指标体系

按来源、血统等统计骆驼种群信息,查询各地区或养殖场骆驼品种信息,分析骆驼血统的亲缘率(近交系数)。

(4)生存环境指标体系

登记各地区或养殖场骆驼生存环境的情况,包括草场类型、牧草种类、水源信息等,分析不同生存环境对骆驼生产性能的影响。

(5)交易指标体系

按年统计交易的骆驼个体数量,驼绒、驼奶、驼肉等产品的价格,掌握骆驼数量的变化和市场情况。

(6)疫病防治指标体系

录入各地区及各养殖场骆驼各类疫病发病时间、各类疫病治愈数量、免疫和免疫失败情况,做同期比较或逐年变化趋势分析,提出更好的疫病防治方案。

在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网站或者移动应用程序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业内人士和社会提供骆驼资源的信息查询服务,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对全国骆驼品种规模、种质变化、濒危状况、保种效果、开发利用等进行监测,实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科学预测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趋势。同时将数据库系统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关联,让消费者了解从骆驼出生到生产出原材料,再到原料加工成产品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

  1. 信息系统使用培训

11月5日,中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骆驼登记项目的中国畜禽品种资源(骆驼)系统使用培训会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宾馆进行。来自全盟的重点牧户、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相关骆驼管理机构的共85人参加了培训,重点学习骆驼登记的意义、骆驼登记在骆驼行业生产实践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骆驼登记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手机微信平台终端数据采集的使用方法。为进一步推动骆驼登记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落实情况

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项目开展的1、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开发;2、RFID芯片植入;3、骆驼信息采集录入;4、指标体系的建立;5、信息系统使用培训五个方面的工作已按照项目进度计划全部落实完毕。系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在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中。

数据系统的查看网址:http://luotuo.caaa.cn/caaa;系统操作详情参看附件2中国畜禽品种资源(骆驼)系统用户使用说明。

三、主要成效

本项目的执行,主要的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项目对骆驼种质资源保种的意义。通过全国骆驼品种资源的芯片管理登记,改变传统的、静态资源信息的收集模式为网络在线信息更新手段,提高我国资源信息的时效性。实现同一峰骆驼一生只登记一次信息的目的,为国家在品种资源保护工作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骆驼资源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盘活、再现、分析和充分利用已经收集到的资源信息。实现我国畜禽种质资源的动态信息管理,及时反映我国骆驼种质资源的现状,如品种的群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濒危程度和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为国家和地方制定骆驼种质资源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我国骆驼品种资源信息的知识管理,及时对我国骆驼资源品种的保护工作做出由量变到质变的预警分析。二、项目对骆驼生产实践的意义。骆驼的芯片登记,对于牧户来说相当于每个骆驼都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号,每支骆驼都有唯一的识别码,对于防止骆驼丢失、优秀个体选育、优秀骆驼的交易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手机终端微信的管理,牧民可以实时的查看自家所有骆驼的信息,所处的位置以及所有骆驼的分析数据,实现智能化放牧。三、项目对骆驼科研的意义。通过建立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形成网络化数据库,借助信息技术,为科研提供大量的繁育、生产等数据信息和分析信息,提高骆驼科研的效率和水平。

四、主要经验

项目执行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经验。一、系统的开发建设。在系统开发前,详细完备的信息指标建立和充分的项目需求说明书,对成功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在系统开发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需求说明书。二、芯片的登记。在芯片的登记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芯片在生产实践中使用的便利性,芯片与阅读器的技术性能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试验,另外在具体的芯片植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畜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的事项,结合生产进行芯片的植入,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五、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识读距离:目前使用的芯片与识读器属于低频类型,识读距离短,约15cm,在实际操作中需要5m左右甚至更长的距离,需要进一步解决。

2、RFID芯片与GPS的关联: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站推广的骆驼GPS项圈项目,可以实时定位骆驼,也可以设定骆驼可移动范围,形成电子围栏,防止驼群进入他人草场或公路等危险地区。同时,GPS项圈还增设了移动速度监测,通过骆驼移动速度判断是否安全或被盗。

RFID与GPS互相关联,做到如果在一个驼群中有1-2个佩戴GPS项圈的骆驼,就能够监测到同群其他所有植入芯片骆驼的行踪与坐标,也就是说,每峰携带电子芯片的骆驼,无论走到何处,通过GPS都可以检测到它的位置,那么,牧民放牧的劳动强度和生产管理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使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到骆驼网络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在技术上要求GPS具备识读器的功能。

3、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关联:从广义看,骆驼网络数据库系统建设是建立骆驼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前提和最重要的环节。在与农畜产品相关的产业链中,实行强制性可追溯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骆驼产业虽然规模小、发展滞后,但更接近于有机生产,因此,尽早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与追溯体系,有利于有机的、安全的优势在市场中发挥作用,占得先机。

数据收集包涵整个驼产品生产链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产地信息、骆驼个体信息、产品的收集与加工过程、到终端用户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驼产品的生产-检验-流通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骆驼产区的业务部门应当及时与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等部门协作,将骆驼网络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成果应用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

4、终端原始数据录入的硬件设备要求形式多样化,并能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独立运行与保存,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与系统进行数据上传,实现数据的导入。终端设备包括:PC机,智能手机、PAD等。还要解决所用硬件与系统的匹配性。

5、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在原始数据登陆页面,尤其是需要牧民自己操作的数据上载页面,需要用该地区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如在新疆需要增加哈萨克语,在内蒙古需要增加蒙古语。

6、测量仪器的改进:专业人员现在使用的体尺测量工具是铁制的丈量杆,携带不方便,还需现用现组装,测量步骤繁琐。在工程设计与建设领域有很多先进的测量仪器与技术,如果能将这些技术与仪器应用在骆驼体尺的测量上,将会为信息录入提供很大的便利。

二、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所述存在的问题,在2016年项目的继续执行过程中,因项目资金有限,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芯片植入方面:为改变目前动物体内植入芯片读取数据距离过近的缺点,通过前期的研究和试验,2016年拟实施体内芯片植入和体外佩戴电子耳标相结合的方式,既解决了阅读距离又保证了信息的永久不丢失,并且体内芯片和电子耳标的编码相同,确保信息的一致性,便于系统登记和查询的管理。

2、配制GPS方面:2016年在骆驼的登记过程中,对于100峰以上的驼群,配送一台GPS装置,便于牧户的电子化放牧,同时能促动牧户积极配合登记工作。

3、终端数据填报方面:2016年将继续优化信息收集的终端填报方式,将填报系统与骆驼分会微信公众号绑定,牧户只需关注微信号,即可进行用户的注册和相关牧场及骆驼信息的填报,极大的方面牧民和基层技术服务人员使用,同时开发蒙古语和哈萨克语的应用版本。

三、今后建议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后,大体有两方面的建议,希望在以后年度的项目执行中能够逐一落实。一、增加项目预算。因为骆驼的芯片登记不同于其他畜种的登记,骆驼属于野外放养的大型动物,在芯片登记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力需要去抓骆驼,然后才能进行登记,所以登记的劳务费用占的比例稍大。另一方面,因为骆驼的野外生存性质,需要适时定位和最终,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GPS项圈,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目前的项目费用,每年能登记的骆驼只能在5000峰之内,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真正的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二、骆驼主产区相关部门配合。建议骆驼主产区的相关骆驼的管理和科研以及牧区服务部门能够配合执行,一方面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使登记信息共享,更大程度的实现骆驼登记的效益和提高保种工作的效率。同时建议骆驼产区的业务部门应当与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等部门协作,将骆驼网络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成果应用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